6 月 17 日,中国女篮正式宣布调整亚洲杯阵容,18 岁中锋张子宇放弃 U19 世界杯,以成年队身份首次入选国家队。这一决策标志着宫鲁鸣教练组加速推进新老交替,围绕韩旭与张子宇打造的 "双塔战术" 成为备战核心,同时也引发外界对年轻球员成长路径的热议。

一、阵容调整:核心缺席与新人上位
本次大名单中,李梦因膝伤和长期离队训练缺席,李月汝则因 WNBA 赛程冲突未能入选。这两大主力的缺阵直接导致内线与锋线实力削弱,宫鲁鸣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新人。张子宇在热身赛中两场轰下 34 分 14 篮板的惊艳表现,让教练组确信她已具备应对成年赛事的能力。这位身高 2 米 26 的 "女篮巨人" 放弃 U19 世界杯,转而与韩旭组成内线双塔,成为亚洲杯卫冕的关键棋子。
二、战术革新:双塔体系的攻防价值
宫鲁鸣在热身赛中多次试验 "韩旭 + 张子宇" 组合,两人分别承担 4 号位和 5 号位的职责,形成错位优势。韩旭主动拉到外线策应,为张子宇创造内线单打空间;而张子宇凭借绝对身高在篮板和护框上形成威慑,两场热身赛场均贡献 17 分 7 篮板,投篮命中率高达 73%。这种战术不仅弥补了李月汝缺席的内线空缺,更通过身高压制迫使对手改变防守策略 —— 日本队在热身赛中甚至换下最高球员,改用矮个阵容消耗张子宇。
LT官方网站三、争议与挑战:年轻球员的成长阵痛
尽管张子宇展现出统治力,但质疑声同样存在。她约 300 斤的体重和移动速度短板,可能在面对快节奏球队时成为突破口。热身赛中,日本队通过拉拽球衣、绕前防守等针对性策略,导致张子宇身上多处淤青。宫鲁鸣对此表示,成年赛事的对抗强度远超青年队,张子宇需要时间适应,但这种实战磨砺正是其成长的必经之路。此外,李梦缺席导致的外线火力减弱,需依赖杨舒予、罗欣棫等新人填补,这对宫鲁鸣的临场调度提出更高要求。
四、战略布局:为奥运周期铺路
此次调整并非单纯应对亚洲杯,更蕴含宫鲁鸣对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长远考量。他明确表示,张子宇将是未来核心培养对象,需提前适应高强度对抗。目前女篮平均年龄已降至 24.1 岁,杨力维、陈定莹等新生代球员获得更多出场机会,这种年轻化战略与宫鲁鸣 "三从一大" 的治军理念一脉相承。尽管李梦事件引发舆论争议,但教练组强调,纪律性和战术执行是团队建设的基石。
随着亚洲杯临近,中国女篮的 "双塔实验" 即将接受真正考验。宫鲁鸣的决策能否在卫冕路上奏效,张子宇能否在成年赛场持续高光,这些悬念将在 7 月中旬的深圳赛场逐一揭晓。而这场阵容变革背后,是中国女篮从 "黄金一代" 向 "新势力" 过渡的关键转折。